乙醇鈉亦稱“乙氧基鈉”。是典型的醇鹽之一,無毒,具強堿性,化學式CH3CH2ONa。分子量68.05。白色或淡黃色粉末。易吸濕。極易溶于極性溶劑(如乙醇),其乙醇溶液性質穩定。暴露于空氣中分解。久置顏色逐漸變深。遇水分解成氫氧化鈉與乙醇。可由無水乙醇與金屬鈉反應后蒸去乙醇制得。工業品常為乙醇鈉的乙醇溶液(含量一般為17%),由乙醇與氫氧化鈉反應,加入苯進行共沸蒸餾,使苯、乙醇與水形成三元共沸物,除去反應過程中生成的水后,蒸去苯制得。
乙醇鈉用途
【用途一】在有機縮合反應中使用。
【用途二】用作強堿性催化劑、乙氧基化劑以及作為還原劑用于有機合成、醫藥合成等
【用途三】用作強堿性催化劑、乙氧基化劑以及作為一種凝聚劑和還原劑用于有機合成中。應用乙醇鈉的醫藥產品有苯比妥、保泰松、撲癇酮、多巴、丁卡因鹽、易咳嗪、氨蝶呤、嘧啶、匹呋氨芐青霉素等。還用于農藥及作分析試劑。
乙醇鈉 - 安全性
1:無毒,是強有機堿,暴露在潮濕的空氣中時,生成氫氧化鈉而具有強腐蝕性。當接觸皮膚或眼睛時,產生強腐蝕和刺激性。應防止與皮膚直接接觸。并應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如眼鏡、手套和工作服等。
2:用鐵桶密封包裝,每桶200kg或160kg。貯運中要防火、防水、防潮。按易燃有毒化學品規定貯運。
【穩定性】
1.常溫常壓下穩定。
禁配物:強氧化劑、酸類、水
2.無毒,是強有機堿,暴露在潮濕的空氣中時,生成氫氧化鈉而具有強腐蝕性。當接觸皮膚或眼睛時,產生強腐蝕和刺激性。應防止與皮膚直接接觸。并應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如眼鏡、手套和工作服等。
3.遇水分解。強堿性。
泄漏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周圍設警告標志,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勿使泄漏物與可燃物質(木材、紙、油等)接觸,禁止向泄漏物直接噴水,更不要讓水進入包裝容器內。小心掃起,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調節至中性,再放入廢水系統。如果大量泄漏,在技術人員指導下清除。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盡快用軟紙或棉花等擦去毒物,繼之用3%碳酸氫鈉液浸泡。用水沖洗。就醫。脫去并隔離被污染的衣服和鞋。對少量皮膚接觸,避免將物質播散面積擴大。在醫生指導下擦去皮膚已凝固的熔融物。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靜。吸入、食入或皮膚接觸該物質可引起遲發反應。確保醫務人員了解該物質相關的個體防護知識,注意自身防護。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就醫。如果呼吸困難,給予吸氧。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該物質不要用口對口進行人工呼吸,可用單向閥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適當的呼吸器。
食入:誤服者立即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