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冷鏈物流公司在哪里 東莞到廈門冷藏運輸公司 冷凍物流 安全快捷
廣東踏信冷鏈公司在全國部分城市與近百家物流公司建立了長期可靠的聯運關系。實現了物流配送的一站式服務,在解決貨物快速分流的也為客戶提供門到門配送服務。為了促進市場競爭能力、強化公司管理和提升企業形象,不斷的學習前沿物流模式優化企業管理資源。多年來,公司很多員工都經過現代化物流理論與運營的培訓,并且長期從事車輛調度和運輸管理業務,熟悉物流市場運作規律,積累了豐富的物流操作經驗。以誠信、熱情、優質的工作為各大企業服務,與多家國內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公司業績蒸蒸日上!
——在第二屆世界航商大會物流分論壇上的講話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物流學會會長 任豪祥

尊敬的各位嘉賓,線上線下的同仁們:大家好!非常高興參加第二屆世界航商大會物流分論壇。航運業是國際貿易中的主要物流運輸方式,是經濟形勢的晴雨表。中國擁有悠久的航運歷史,也是世界航海大國,2021年全球海運貿易量約219.3億噸,中國海運進出口貿易量已經占到全球總量的30%,穩居一。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水運僅占15.6%的中國貨運量,但其貨物周轉量比例占51.7%,航運是服務國際貿易長距離物流運輸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重要支撐。當前,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精神、奮力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的新征程之際,中國召開世界航商大會具有里程碑意義,在此,我謹代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代表中國物流學會,并以我個人的名義,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2022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從國際看,**肺炎疫情仍未徹底戰勝,俄烏沖突更使本已循環不暢的世界經濟面臨嚴峻挑戰,供應鏈體系紊亂加劇;從國內看,我國繼續穩定發展但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打造安全韌性、綠色低碳的供應鏈體系已成為全球供應鏈未來發展趨勢的共識。,我就聚焦綠色“雙碳”,打造高效協同的“韌性”供應鏈來談談我的想法:1.“雙碳”引領綠色低碳發展,綠色物流帶動綠色供應鏈發展自2018年和2020年,全球和中國“碳達峰、碳中和”時間計劃分別提出后,“雙碳”已成為各國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持續關注點,并由此帶來社會六方面變革:(1)高耗能行業重點監管,社會各產業協調發展;(2)能源效率持續提升,能源結構電氣化和清潔化發展,能耗雙控政策向碳排放雙控轉變;(3)數字化技術、綠色低碳技術、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大力發展;(4)碳交易、碳稅、綠證和綠電交易等市場化機制推廣應用;(5)循環經濟、綠色金融、綠色采購等發展模式創新加快;(6)碳匯能力持續提升。“雙碳”不僅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抓手,更是經濟發展權和規則主導權博弈的焦點。中國始終堅持生態文明建設,持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走綠色低碳轉型之路,促進政策、技術、標準等多領域的國際合作和經驗分享。黨的二報告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要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
物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是供應鏈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綠色物流發展可以帶動上下游企業發展綠色供應鏈。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分析,2020年,全球交通運輸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26%,以交通運輸能耗為主的物流業在全球碳排放中占據重要地位。根據中物聯綠色物流分會測算,2020年,中國物流行業能源消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為3.85億噸標準煤和8.57億噸二氧化碳,占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和碳排放總量的比重分別為7.73%和8.66%,預計在“十四五”時期仍將繼續呈快速上升態勢,物流行業綠色發展在國家綠色發展戰略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過去衡量企業發展好壞看重的是企業規模和效益,而現在綠色低碳已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特別是隨著國家層面“雙碳”目標的層層分解落實,如國資委要求各中央企業于2022年底前完成自身碳達峰行動方案編制,要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力爭2023年披露ESG專項報告“全覆蓋”,以及國際跨國貨主公司“雙碳”目標在供應鏈上傳導,物流行業企業對“雙碳”和綠色低碳發展感受非常明顯,不少企業也能在壓力中敏銳捕捉到企業轉型發展的契機和創新發展的商機。在貨運五大運輸方式中,水路和鐵路是相對公路和民航而言非常節能低碳的貨運方式,這也是國家大力提倡公轉鐵、公轉水的根本原因,航運業本身在綠色物流發展中具有天然優勢,但其劣勢也在于船舶動力技術和燃料替代發展困難,較難產生降碳空間。以航運為主的物流企業也要以系統觀念為指引,抓好技術和管理兩方面動力,堅持綠色物流三個原則:(1)綠色低碳發展要系統性、持續性、性;(2)環境資源利用要節約化、清潔化、高效化;(3)綠色發展模式要創新化、協同化、生態化,聯合上下游企業和跨行業領域合作方,努力探索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綠色供應鏈生態圈,構建綠色可持續供應鏈體系。2.抓好安全根本,打造高效協同的“綠色”“韌性”供應鏈黨的二報告指出,要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特別是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環環相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國都是全球合作鏈條中的一環,增強供應鏈韌性已經成為助力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保障,安全可靠、暢通高效的全球物流供應鏈網絡是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的基石。中國政府和企業始終堅持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穩定,反對逆全球化發展趨勢,著力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全球港口、國際航空、國際班列貨運服務能力,保障供應鏈有效運轉,打造“硬實力”;以數字化為前提,在數字技術基礎上合理促進各國物流信息共享,形成基于數字化進而網絡化的供應鏈組織機制,推進物流供應鏈互認,促進國家規則的共同制定,提升“軟實力”。物流企業是供應鏈的核心單元,應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大勢,科學把握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加強物流網絡設施的投資布局,暢通國際物流通道,不斷提升國際貿易金融和跨境金融的服務能力,鍛造自身物流與供應鏈的韌性,不斷提升為客戶提供高質量服務的能力。我們還需要認識到,發展綠色物流和綠色供應鏈能夠助力企業成為學習型和創新型組織,使企業長久保持可持續發展潛力和增強應對風險能力,“安全韌性”和“綠色低碳”是未來供應鏈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