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號: | 13122552507 |
聯系電話: | 13122552507 |
單價: | 面議 |
發貨期限: | 自買家付款之日起 天內發貨 |
所在地: | 直轄市 上海 上海閔行 |
有效期至: | 長期有效 |
發布時間: | 2023-12-17 11:00 |
最后更新: | 2025-04-03 10:38 |
瀏覽次數: | 164 |
采購咨詢: |
請賣家聯系我
|
2022上海物流展|第23屆亞洲國際物流技術與運輸系統展覽會(CeMAT ASIA)
物料搬運、自動化技術、運輸系統、物流的國際盛會
時間:2022年11月1日-11月4日
地點: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上海市浦東新區龍陽路2345號)
主辦單位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漢諾威米蘭展覽(上海)有限公司
在中國工業車輛行業向自動化、智能化、新能源方面大力發展的產業背景之下,杭叉集團堅持“專業化生產、品牌化經營、集團化運作、國際化整合”的發展戰略,通過創新不斷打造強大的內生驅動力,為物流裝備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做出表率。
杭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杭叉集團”)1956年建廠,2000年改制,經歷了60多年的歷史,10余年的改革創新之路,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強到優,成為叉車業的排頭兵。期間,杭叉集團一直堅持高質量發展路線,在取得驕人業績的也對推動整個中國叉車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杭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董事會秘書陳賽民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目前中國叉車業界的共識,圍繞這一目標,杭叉集團不斷在產品研發及技術創新、營銷服務、精益制造、智能物流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引領行業發展。
陳賽民
杭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董事會秘書
站在叉車企業的角度,杭叉集團認為“高質量發展”應該是統籌兼顧產品、市場、產業的完美融合,能持續高速增長,持續創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引領行業技術進步。
記者:站在叉車企業的角度,杭叉集團如何理解“高質量發展”?
陳賽民:杭叉集團歷經63個春秋,從傳統制造到智能制造,從人工叉車到智能車輛,從傳統企業到現代的集團企業,銘刻了幾代杭叉人的印跡。面對快速變革的時代,杭叉集團緊抓新能源和智能工業車輛的發展方向,研發了智能物流系統、云智能管理系統、高性能緊湊型電驅動橋等一大批核心技術,繼續保持行業的領先優勢,引領行業的轉型升級。
記者:請結合近年來叉車行業的整體發展情況,談談叉車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體現。
陳賽民:目前國內叉車行業的發展情況可以簡單概括為:高端市場國際化,低端市場同質化。關鍵零部件主要依靠進口,國產化率有待提高。市場競爭由價格主導逐步向技術、效率、增值服務方向拓展。油改電、自動化、智能化、新能源技術趨勢明顯。
受上述趨勢影響,近年來不斷有叉車整車企業與國內外關鍵零部件企業建立了融合研發、制造、銷售和資本的模式,實現協同發展。叉車行業不斷攻克關鍵技術,擁有核心部件,創新銷售和管理模式,積極參與****化活動,擁有標準制定話語權。叉車行業圍繞“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不斷引進人才和鼓勵創新。主流叉車企業都在朝高質量發展之路堅實邁進。
記者:杭叉集團圍繞高質量發展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樣的效果?
陳賽民:圍繞高質量發展,杭叉集團做了一系列工作,主要集中在產品研發及技術創新、營銷服務、精益制造、智能物流等四方面。
一是我們構建了需求導向型研發體系。杭叉繼續圍繞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等方面,做好技術質量管理各項工作。技術各部門根據市場和客戶需求不斷推出新車型,綜合考慮安全、效率、能耗、人性化等指標,采用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堅持自主創新、目標引領,高標準開發,提高產品競爭力,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產品保障;在新產品研發標準應用與制定、零部件質量控制、三化水平提升、技術人才梯隊建設、先進設計理念應用、試驗檢測手段優化完善等方面深挖潛力,向精細化管理轉型升級。
二是推進營銷服務網絡建設。杭叉集團在市場開拓上繼續固守以平衡重式叉車為核心,把握倉儲車市場需求不斷提升的趨勢,積極開展營銷服務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銷售臺量穩步增長,繼續保持****地位。杭叉集團通過對重點產品標配智能模塊、延長質保期限等方式,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體現產品的個性化、差異化,提升市場競爭力的彰顯了公司對產品品質的信心以及對客戶的誠意與責任。
在****,杭叉集團穩步推進區域性營銷服務中心建設的發展戰略,濟南、重慶兩地的營銷服務中心即將投入使用,將為區域營銷、服務、配件供應、分區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為客戶創造價值。在國際市場,聯動美國、德國、泰國三個海外公司聚焦重點市場,從人員結構配備、目標設定、技術支撐、績效考核等方面支持業務人員拓展市場,目前已在美國、南非、歐洲等地培育發展了多家新的代理商加快全球化布局進程,產品服務緊跟客戶需求,做到貼心周到;對客戶進行產品推廣、產品知識培訓;通過備件在線系統及信息化系統優化質量信息反饋流程,完善售后服務體系。
三是逐步擴大精益制造成果。杭叉集團完成了新能源叉車、倉儲車輛生產線搬遷及智能倉庫整合,通過打通計劃、采購、配送、裝配、調試、檢測等全工作環節數據信息化流程實現了MES與ERP系統的集成,大幅提高了公司智能制造及智慧管理的整體水平。為更好把握新能源叉車需求增長,行業產品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趨勢,布局購買了華昌液壓臨安廠區廠房與土地,并籌建杭叉橫畈科技園二期“杭叉智能制造基地”,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夯實杭叉集團年產20萬臺工業車輛的生產制造能力。
四是加快智能物流業務拓展。杭叉集團攜手中國電信、浙江大學在杭叉工業園聯合成立“5G智能控制創新實驗室”,并推出“基于5G智能倉儲解決方案”的無人駕駛車輛 AGV。開發了全向堆垛AGV和堆垛前移式AGV,適合在小通道的場景中最大效率進行自動化作業。
杭叉集團的智能物流產品成功進入美國、東南亞市場,通過與多家國內知名集成商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 3C、光伏、電力等行業獲得實質性進展。目前,公司叉式 AGV 產品行業排名已進入全國前列,智能物流產品訂單臺量與營業收入較2018年同期有大幅度增長。
杭叉集團瞄準“中國制造”加速向“中國智造”的發展趨勢,積極研發和推廣互聯網+工業車輛、智能化工業車輛等有著重大技術革新和發展意義的產品及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服務。
杭叉集團還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用技術創新驅動未來發展,重視產品升級換代、關鍵零部件及核心技術的研究創新。我們不僅在叉車、倉儲車、牽引車、智能工業車輛(AGV)等領域占有重要地位,在智能物流系統、自動化項目的集成、技術服務及工程實施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記者:您認為目前叉車企業在實現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哪些困難和阻力?如何應對?
陳賽民:在取得成績的杭叉集團也清醒的認識到,要實現“做世界最強叉車企業”的愿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與國際**企業在很多方面還存在差距。具體表現在:目前叉車企業在一些關鍵技術和零部件上,比如電控、鋰電池等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國內企業對于充分利用倉庫空間的意識還有待加強,還需要繼續協調環保政策與成本控制之間的關系。國內部分叉車企業打價格戰的現象還時有發生,對整個叉車行業的發展極為不利。
對此,杭叉集團長期致力于工業車輛及關鍵零部件的研究開發和技術創新。通過加強產學研合作、企業橫向合作和國際合作,不斷提高自身的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并形成了完整的技術創新體系。包括在業內率先研發了電動車輛防爆技術、電動叉車共泵技術、內燃車輛柔性傳動技術、叉車四油缸全自由起升系統、工業車輛試驗技術、內燃車輛高效散熱技術、內燃車輛主動安全技術等一大批具有國內代表性水平的核心技術。
針對無人駕駛叉車(AGV)的關鍵零部件用參股模式進行研發和創新,開發全浮動式變速箱、高壓共軌達到國四排放的發動機、與日本岡村傳動共同生產高端變速箱、與寧德時代合作生產動力鋰電池、與鄭州嘉晨電器合作生產電控及智能儀表等。
記者:圍繞高質量發展,杭叉集團未來還有哪些新的計劃或舉措?
陳賽民:在過去幾年間,杭叉集團通過開展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智能制造、營銷網絡布局優化等工作實現了高質量發展。面對未來工業車輛行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產品制造能力和水平的發展趨勢,我們制定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即到2021年底,公司將通過投資與技改,形成年產20萬臺工業車輛整機的生產能力;年銷售整機18.5萬臺,其中出口叉車 3.5 萬臺,產品銷售臺量進入***五。圍繞這一目標,我們將開展以下工作:
(1)加強銷售網絡布局,提升區域控制能力、縮小服務半徑;對中西部重點區域加大投入,著重發展電動倉儲車經銷商,與原有渠道形成互補;嘗試發展線上倉儲車經銷商,通過線上成交、線下服務的模式,適應客戶新的采購習慣。
(2)建立運輸區域中心庫、4S旗艦店,整合周邊銷售點運輸需求,降低長途運輸成本,提高運輸質量,通過區域中心庫的倉儲功能,縮短從訂單到交付的周期,提高交貨期競爭力。
(3)提高細分市場占有率,將內燃叉車占有率提升至32%,平衡重電叉占有率提升至25%,電動倉儲車市場占有率提升至15%,高空作業車銷量達到2000臺以上。
(4)外銷方面,建立配件中心、服務中心、銷售中心,在德國、泰國、美國的基礎上,建立加拿大、澳大利亞、南美等銷售中心;加快電商銷售渠道,建立海外電子商務公司,擴大電子商務銷售范圍,提高國際市場的占有率。
(5)搭建技術創新平臺,利用國家認可實驗室,對叉車舒適性、安全性、綠色節能、智能化、新能源、虛擬開發等前沿技術進行研究,使包括產品設計能力、產品試驗能力、產品實現能力在內的綜合產品研發能力得到質的提升,條件成熟后建設國 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和歐洲、北美建立國際技術研發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