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485(過去叫做RS-485或者RS485)是隸屬于OSI模型物理層的電氣特性規定為2線、半雙工、平衡傳輸線多點通信的標準。
是由電信行業協會(TIA)及電子工業聯盟(EIA)聯合發布的標準。
實現此標準的數字通信網可以在有電子噪聲的環境下進行長距離有效率的通信。
在線性多點總線的配置下,可以在一個網絡上有多個接收器。
適用在工業環境中。
EIA-485(過去叫做RS-485或者RS485)是隸屬于OSI模型物理層的電氣特性規定為2線、半雙工、平衡傳輸線多點通信的標準。
是由電信行業協會(TIA)及電子工業聯盟(EIA)聯合發布的標準。
實現此標準的數字通信網可以在有電子噪聲的環境下進行長距離有效率的通信。
在線性多點總線的配置下,可以在一個網絡上有多個接收器。
適用在工業環境中。
EIA一開始將RS(Recommended Standard)做為標準的前綴,后來為了便于識別標準的來源,已將RS改為EIA/TIA。
電子工業聯盟(EIA)已結束運作,此標準目前是電信行業協會(TIA)維護,名稱為TIA-485,但工程師及應用指南仍繼續用RS-485來稱呼此一協議。
EIA-485的電氣特性和RS-232不大一樣。
用纜線兩端的電壓差值來表示傳遞信號,不同的電壓差分別標識為邏輯1及邏輯0。
兩端的電壓差最小為0.2V以上時有效,任何不大于12V或者不小于-7V的差值對接受端都被認為是正確的。
EIA-485僅僅規定了接受端和發送端的電氣特性。
它沒有規定或推薦任何數據協議。
EIA-485可以應用于配置便宜的區域網和采用單機發送,多機接受通信鏈接,使用和EIA-422類似的差動雙絞線。
它提供高速的數據通信速率(10m時35Mbit/s;1200m時100kbit/s)。
有一個有關EIA-485的經驗法則,是比特率乘以線長(單位為米)的乘積無法超過10,50 m的在線速度不會超過2 Mbit/s,在特定條件下,其數據通信速率可以到64Mbit/s.。
EIA-485和EIA-422一樣使用雙絞線進行高電壓差分平衡傳輸,它可以進行大面積長距離傳輸(超過4000英尺,1200米)。
和EIA-422相對照的是,EIA-422采用不可轉換的單發送端,EIA-485的發送端需要設置為發送模式,這使得EIA-485可以使用雙線模式實現真正的多點雙向通信。
EIA-485推薦使用在點對點網絡中,線型、總線型,不能是星型、環型網絡。
假如必須要使用星型網絡,可以配合特殊的RS-485 star/hub中繼器,可以在多個網絡中雙向的監聽數據,并且將數據再發送到其他的網絡上。
理想情況下EIA-485需要2個終接電阻,其阻值要求等于傳輸電纜的特性阻抗(一般而言,雙絞線會是120ohms)。
沒有特性阻抗的話,當所有的設備都靜止或者沒有能量的時候就會產生噪聲,線移需要雙端的電壓差。
沒有終接電阻的話,會使得較快速的發送端產生多個數據信號的邊緣,這其中的一些是不正確的。
之不能使用星型或者環型的拓撲結構是由于這些結構有不必要的反映,過低或者過高的終接電阻可以產生電磁干擾(EMI)。
有時在一組網絡在線。
會加上上拉及接地電阻(偏置電阻),若通信在線沒有任何設備時,上面的數據可以有失效安全的機制。
這樣可以讓網絡在線有固定的偏置電壓,節點較不容易在沒有任何節點發送數據時,將在線的噪聲解讀成實際的數據。
若沒有偏置電阻,通信線處于浮接的狀態,在所有節點都未發送數據或未供電時,最容易受到噪聲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