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蒙古國就沒有經受過大規模的沖突。
相比世界上很多國家"/>
單價: | 面議 |
發貨期限: | 自買家付款之日起 天內發貨 |
所在地: | 廣東 廣州 |
有效期至: | 長期有效 |
發布時間: | 2025-03-14 22:19 |
最后更新: | 2025-03-14 22:19 |
瀏覽次數: | 74 |
采購咨詢: |
請賣家聯系我
|
蒙古國轉型的成功應歸因于政治層面的順利過渡。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蒙古國就沒有經受過大規模的沖突。相比世界上很多國家每次經歷政治變動,都把舊的東西破壞殆盡、徹底剝離,蒙古國的政治轉型更具有包容性、繼承性,這與統治階層的理性、寬容有很大的關系。在上世紀80年代末的大規模沖突中,蒙古國并沒有動用大規模暴力進行鎮壓。1990年,蒙古國進行政治改革,實行多黨議會制。2012年蒙古國將迎來大選。我與蒙古國的一些青年交談,他們認為這一屆大選的改革方向,是要更靠近德國的制度。我問他們,德國與蒙古國的制度區別在哪里?他們說,蒙古國現有制度更著重選政黨,而非選政治家,只要政黨當選,不受歡迎的政治家也可能成為首腦。在明年的選舉中,要更注重選政治家,政治家要獲得選區的足夠選票。
與蒙古國有可比性的是周邊的中亞國家,它們地理位置相近,都是游牧民族,自然資源豐富,對外交往較少,都有被大國控制的歷史,蒙古國政治轉型的和平、理性和良性循環遠超其他中亞國家。其中一個原因或可歸因于宗教,中亞國家是穆斯林國家,蒙古國是信仰佛教的,佛教較為寬容、平和。
蒙古國的經濟轉型始于上世紀90年代。1991年,蒙古國進行了大規模市場化改革,改革的步,是將全國公有住宅的95%以上分配到民間,讓居者有其屋,這對穩定社會和民心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此后,經濟權力下放民間,放手讓民間發展。經濟改革初期,蒙古國GDP的90%以上來自國有經濟,至90年代末,民營經濟已占GDP的72%。
我在蒙古國期間,剛好中國神華集團中標蒙古國國內世界上大的未開采煤礦,塔本陶勒蓋煤礦。除了中國神華集團,還有美國礦產集團博地能源公司和以俄羅斯企業牽頭的俄日韓聯合財團參股,可謂三分天下。除了塔本陶勒蓋煤礦,蒙古國還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鈾礦。豐富的礦產資源成為拉動經濟的主力,蒙古國近年的GDP增長速度達到兩位數。蒙古國有275萬人,超過30%的人口居住在首都烏蘭巴托。
在烏蘭巴托,我與一些年輕人交談,他們的國際化視野、洋氣、自信和多元化,令人驚訝和羨慕。蒙古國的人均GDP比中國低大約40%,但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態度顯然更加灑脫。蒙古國地廣人稀,平均一平方公里不到兩個人,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車,唯一與北京相像的就是堵車,蒙古國人天性自由灑脫,開著車往任何方向都可以走,紅綠燈形同虛設。在烏蘭巴托,大部分的餐館都是家庭開設。我去了4家餐廳,6家中等的,兩家較低檔的。大的餐館20多張桌子,小的只有幾張,你只點一個菜,坐上一下午,也沒有人驅趕你或給你臉色看。蒙古國百姓的生活不能說很富裕,但更像一個小康社會,可能因為近年GDP增長較快,人們普遍比較樂觀,很少擔憂。蒙古國的經濟發展與民間活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蒙古國改革初期予地權、房權于民的改革,在轉型經濟中,這是一個重要的保證條件。
對于國際關系的處理,蒙古國一直小心翼翼。從古至今,蒙古國對外關系中重要的就是中原(經歷過中國多個朝代)和俄羅斯,蒙古國費了許多心思來平衡這兩個關系。比如在上面提到的能源開發,實際上,有巨大能源需求的中國才是蒙古國潛在的大貿易伙伴,但為了平衡,蒙古國還是把俄羅斯和美國拉進來。我到蒙古國大的博物館參觀,展廳的說明文字都是蒙古國文,走到正在裝修的第6展廳,我把頭探進去,居然看到簡體中文,這個展廳展示的是成吉思汗打敗中原的歷史。與蒙古國修好的還有兩個國家,韓國和美國。韓國認為自己是古代蒙古國的后裔,是早幫助蒙古國的。而美國是蒙古國大的食品進口國。蒙古國的傳統飲食是以羊肉、牛肉為主,較為富裕的階層不愛吃羊肉、牛肉,就以美國進口食品替代。
社會轉型中難克服的是文化變遷。蘇聯對蒙古國實行了70年的間接統治,并推行文字改革,現在大多蒙古國人已不懂傳統蒙古語言。蒙古國的留學生大多留學東歐。在很多蒙古國人的意識中,認為自己是歐洲而非亞洲的一部分,這種身份意識的模糊,使得蒙古國處于一個微妙和尷尬的位置。蒙古國對外來文化的吸收能力很強,再過一二十年,應該會形成自己的多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