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鄉村振興深度鏈接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支撐。農產品加工業向上連接農業、農村和農民,向下連接工業、城市和市民,橫跨農業、工業和服務業,起著牽一連三的作用,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劉永好認為,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支撐。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參與鄉村人才振興,新希望從2018年起開展“十萬綠領新農人培訓計劃”,目前公益培訓人員已超過7.96萬人。企業是推進農業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的中堅力量。“鹽津鋪子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企業,通過‘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鄉村產業,年采購、加工農副產品超20萬噸,帶動上下游就業超10萬人。”張學武說。在全國人大代表、蒙牛集團研發創新部研發總監史玉東看來,作為“奶業國家隊”,蒙牛集團幫扶上游產業發展,形成以產業振興助推鄉村振興的“1+6+N”獨特模式,通過草牧奶、種養加全產業鏈協調發展,走出一條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之路。“作為城市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零售平臺,在實踐中深深感受到 ‘土特產’城市消費者滿意度的提升,是打通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抓手。”郁瑞芬說,來伊份與央企深入合作,通過“農戶+合作社+當地農業產業企業+產業鏈鏈主企業+推動性企業”的閉環,重點培育當地農業產業企業的能力、技術、標準的提升,從而實現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的轉變。
多角度助力發展
據統計,目前各地市級以上從事農產品加工的企業約2/3把總部設在了縣域。80%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和合作社與小農戶建立了穩定訂單、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利益聯結機制,輻射帶動了1億多農戶。代表、委員們也從自身角度出發,為農產品發展獻策。保證農產品和食品品質安全、減少農產品資源的浪費、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提高食品供應鏈流通效率是建設食品強國的路徑及目標,而四者交集的一個重要立足點就是建設現代化冷鏈行業。劉永好建議,推動冷鏈流通體系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大力培育一批冷鏈物流企業,提升國際供應鏈管理能力和競爭力。加強農產品供應渠道監管和認證,建立食材供應全流程可追溯機制。在組織層面,張學武建議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集群,推動農業產業化與現代化發展;培育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產業增值;扶持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上市,打造國際企業。應加快培育和扶持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水平高、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精深農產品加工骨干企業。在生產端,土地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飛鶴董事長冷友斌建議立足黑龍江**黑土核心區域,建立黑土地保護及鄉村高端產業發展先導區,放大資源優勢,深化實施四大行動,打造“四新”高地,引領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調動企業家的鄉土情懷等積極因素,鼓勵企業下鄉,立足自身產業鏈基礎,建鏈、延鏈、強鏈,加大對上游種植基地、中游現代化精深加工、下游品牌升級等重投資、長周期的建設項目扶持力度。孫東偉則從保障糧油安全的角度談及具體農產品的重要性。孫東偉認為,政策層面須重視花生產業地位,發掘資源優勢和發展潛力,制定各項扶持保護政策;建立花生育種及科研基地;實施良種推廣扶持,提高單產,補充食用油脂油料缺口等。通過政策保障從育種、種植、收獲加工的全產業鏈發展,為國家糧油安全護航。
新京報記者 / 王子揚 郭鐵 劉歡
編輯 / 祝鳳嵐 張明璇
校對 / 趙琳
近期文章推薦泰山啤酒或謀求上市,快速擴張之下“店多分利”兩會聲音|代表委員建言鼓勵中國白酒申請非遺,制定白酒
瀾滄古茶轉戰港股,“茶葉股”仍存變數
松鼠鑒食丨吃黑巧克力能減肥嗎?
驚蟄不止要吃梨,還有這些美食你知道嗎?蔬菜價格回落,豬肉價格波動調整丨新發地一周菜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