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街道辦事處,區級各部門、各直屬單位:為深入推進我區“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和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的指導意見》(浙政發〔2018〕5號)、《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制造業企業資源要素優化配置改革的若干意見》(浙政辦發〔2019〕62號)和《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的實施意見》(杭政〔2018〕42號)等精神,經區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10大精神,落實新發展理念,對標打造世界智能制造產業集群要求,深入推進“畝均論英雄”改革,完善企業綜合評價體系,深化評價結果應用,以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促進企業實現集約發展、高效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
二、評價方法(一)評價范圍錢塘區所有用地工業企業原則上均應按年度實施畝產效益評價,其中電廠(電網)、燃氣、給排水、垃圾焚燒、污水處理等公共設施配套企業,經申請可不納入評價范圍。
(二)評價指標1.規上企業評價指標:畝均稅收、畝均工業增加值、單位能耗工業增加值、單位排放工業增加值、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之比和全員勞動生產率。
2.規下企業評價指標:畝均稅收、畝均銷售收入。
(三)計算方法1.指標權重設置規上企業:畝均稅收占25%、畝均工業增加值占25%、單位能耗工業增加值占15%、單位排放工業增加值占10%(如無需申領排污許可證或排污許可證未載明排污許可量的企業,得該項指標基本分)、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之比占15%、全員勞動生產率占10%,比例可按省、市年度畝均工作要點動態調整。
規下企業:畝均稅收占80%、畝均銷售收入占20%。
2.指標基準值3.企業得分計算規上和規下企業得分為每項指標數據得分之和。
單項指標得分為該指標上年度的數據除以基準值后,先進行標準化修正,再乘以權重,其中標準化修正值上限為1.5倍。
企業產出類指標(稅收、增加值、營業收入、銷售收入等)為負值或空缺的,該項得分為零;消耗類指標(能耗、排放)為零或空缺的,該項得分為大值。
(四)評價原則鑒于工業企業存在形式的多樣性,列入綜合評價企業按以下原則進行評價:1.工業企業原則上以企業法人為單位進行評價。
2.對工業企業集團,可采用同一評價區域內母公司及子公司合并的方式進行評價,各企業共享評價結果。
3.對于工業企業出現租用情況,除集團企業外,原則上出租企業和承租企業單獨評價,企業相關數據互不疊加。
出租企業剔除出租土地或廠房面積后再進行評價,承租企業按照分攤到的土地面積與出租企業分開評價。
對于承租企業不參與評價、或地在稅不在的,出租企業面積不予核減。
4.稅收統計時間問題。
稅收以實際入庫時間為準,即1月1日至12月31日實際入庫數。
對于殘疾人福利企業,考慮到增值稅退稅政策的特殊性,其所退增值稅部分不予扣除。
5.對位于綜保區內單一稅種企業,稅收基準值按48萬元/畝計算。
三、分類評價根據企業上年度各項評價指標數據,分規上和規下兩類分別計算出各個企業的綜合評價得分,按照得分從高到低排序,將企業評價結果按一定比例范圍分成A、B、C、D四類。
A類企業畝均稅收需高于全區規上工業畝均稅收,數量占比25%左右;B類企業數量占比45%左右;C類企業數量占比25%左右;D類企業數量占比5%左右;比例可按省、市年度畝均工作要點動態調整。
(一)分類分檔1.A類(重點發展類)。
資源占用產出高、經營效益好、轉型發展成效明顯的企業。
2.B類(鼓勵提升類)。
資源占用產出較高、經營效益較好,但轉型升級發展水平有待提升的企業。
3.C類(幫扶整治類)。
資源利用效率偏低、綜合效益不佳,需要重點幫扶、加快轉型的企業。
4.D類(落后淘汰類)。
資源利用效率低、綜合效益差,按照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資源節約等方面法律法規和國家、省市有關產業政策被列入落后淘汰類的企業。
(二)調整規則1.提檔。
(1)評價年度納稅5000萬元以上(含)或工業增加值20000萬元以上(含),超過全區規上工業畝均稅收的企業,在原評價結果(除A類外)的基礎上提升一檔。
(2)評價年度在境內外成功上市,包括國內的滬深股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境外的美國紐約交易所、納斯達克、香港主板實現交易的企業,在原評價結果(除A類外)的基礎上提升一檔。
(3)被認定為浙江省“雄鷹行動”培育企業,且在培育計劃有效期內的,從其約定執行。
2.加分。
對企業符合下列情況的予以加分,單個企業同一事項加分按就高原則,高累計加分不超過20分。
(1)評價年度新認定的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企業,加3分。
(2)評價年度新認定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或國家單項**示范企業加12分,新認定的省級隱形**企業加8分,新認定的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3分。
(3)評價年度新建國家博士后工作站、省級院士工作站的企業,加8分;評價年度新建省級博士后工作站、市級院士工作站的企業,加5分。
(4)評價年度內新認定為省級未來工廠或市級鏈主工廠的企業,加8分。
3.豁免。
對以下幾種情況,根據企業綜合評價結果,可視情免于實施相關反向倒逼政策。
(1)新升規:評價年度內新升規企業。
(2)新建投產:供地未滿三年或約定的竣工投產之日起兩年內的企業。
(3)重大項目建設:三年內有實際投資額(以統計口徑為準)5000萬元(含)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或3000萬元(含)以上數字化改造項目的企業。
(4)政府公共監管屬性的監管場所、查驗場地。
(5)除以上四條外,存在兼并重組、整合入園、搬遷等情況或其他符合轉型升級要求的不適宜實施反向倒逼政策的企業,經區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后,可免于實施反向倒逼政策。
4.降檔。
(1)評價年度內發生一起一次死亡3人(不含)以下或1000萬元(不含)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的企業,在原評級結果(除D類外)的基礎上降低一檔。
(2)評價年度因違反稅收法律法規受到重大處罰的企業,在原評級結果(除D類外)的基礎上降低一檔。
5.否決。
評價年度內發生一起一次死亡3人(含)以上或1000萬元(含)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的企業,直接列入D類。
上述具體企業名單由區經信科技局、區財政局、區人社局、區應急管理局、區市場監管局、市規劃資源局錢塘分局等相關部門認定。
四、結果應用對綜合評價出來的A、B、C、D類企業在用地、用電、用能、用水、用氣、信貸等資源要素配置上實施差別化政策,具體措施如下:(一)A類企業(重點發展類)1.對企業發展項目(符合錢塘區產業發展導向的)優先安排用地,特別是對有意向擴大投資的企業給予優先支持,對使用權到期的土地實施續期年限差別化政策。
2.支持企業兼并重組落后淘汰企業。
3.優先保障用電、用水、用氣需求和新增用能指標。
被評為A類企業用電價格每千瓦時補貼0.03元,用水價格每噸補貼0.3元,用氣價格每立方米補貼0.2元,規上企業(集團企業合并計算)單項高不超過50萬元,規下企業單項高不超過10萬元。
4.重點保障信貸需求,金融機構在企業信用評級、貸款授信和利率優惠中給予優先支持。
5.優先支持申報各類資金補助、評優爭先活動。
(二)B類企業(鼓勵提升類)1.鼓勵企業進行土地“二次開發”,充分利用現有土地、廠房、設備資源實施“零土地”技改,對提升類數字化改造項目予以優先立項。
2.對使用權到期的土地實施續期年限差別化政策。
3.實施有序用電管理時給予適當支持。
4.保障信貸需求,金融機構在企業信用評級、貸款授信和利率優惠中給予適當支持。
5.申報各類資金補助、評優爭先活動時優先考慮。
(三)C類企業(幫扶整治類)1.支持企業開展節能減排、清潔生產等技術改造。
嚴格控制低效落后產能擴張,除數字化改造項目以外,原則上不予核準和備案與原產能相同(近)的新建用地項目。
2.對使用權到期的土地實施續期年限差別化政策。
3.原則上不得新增用能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
4.謹慎把控信用評級、貸款規模,對實施數字化改造項目的企業給予適當金融支持。
5.不予安排除兼并重組、落后產能淘汰、技改投入、科技、人才外的其他各類區級優惠獎勵政策,對年度各項先進原則上不予評定。
(四)D類企業(落后淘汰類)1.原則上不予核準和審批新的投資項目,節能減排、清潔生產等技改項目除外。
2.對使用權到期的土地實施續期年限差別化政策,企業需提交整改方案并經屬地街道(或產業平臺)出具書面同意意見后,方可辦理續期,續期年限不得超過3年。
3.從嚴控制信用評級、信貸支持,實行利率差別化定價,加強信貸跟蹤管理、強化風險控制。
4.原則上不得增加用能和排污指標,并按節能減排年度計劃,提高用能和污染物削減指標。
5.鼓勵D類企業主動關停退出、改造提升、騰籠換鳥或與A類企業實施兼并重組等措施。
6.不安排政府有關財政獎勵政策和扶持政策,對年度各項先進原則上不予評定。
五、動態管理根據企業每年綜合評價結果,對A、B、C、D四類企業的分類實行動態管理,原則上在每年第二季度按照企業上年度數據開展綜合評價,并按評價得分調整分類。
對列入D類的企業建立通報制度,區經信科技局及時將綜合評價結果D類企業名單通報給相關部門,加強信息共享和聯合監管工作。
各相關部門,平臺、街道結合提質增效工作對D檔企業進行整治提升。
六、工作要求(一)職責分工1.區經信科技局:(1)負責制定畝產效益綜合評價辦法,匯總分析各部門提供的指標數據,進行分類評價;(2)提供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企業名單和擁有國家、省級研發機構的企業名單;(3)提供建有省級院士工作站和市級院士工作站的企業名單;(4)提供年度新認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示范企業、隱形**、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省級未來工廠、市級鏈主工廠企業名單;(5)核實不參與評價或免于實施反向倒逼政策的企業申請書及匯總名單,協助相關部門做好規上工業企業的數據核實工作,負責規下企業的數據匯總、審核、申報工作。
2.區財政局:負責提供在境內外已成功上市,包括國內的滬深股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境外美國紐約交易所、納斯達克、香港主板實現交易的企業名單。
3.區人社局:負責提供建有國家博士后工作站、省級博士后工作站的企業名單。
4.區應急管理局:負責核對標注評價年度因安全生產事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企業。
5.區市場監管局:負責提供錢塘區工業企業名單,用于企業名稱的核實工作。
6.區統計局:配合核對企業提供的增加值、營業收入、等價綜合能耗、年平均職工人數、研發經費支出等數據。
7.市規劃資源局錢塘分局:負責匯總錢塘區工業企業出讓用地數據和有證土地面積的核定,提供工業企業有證土地面積清單。
8.市生態環境局錢塘分局:負責核對企業提供的污染物排放數據。
9.各平臺、街道:(1)根據評價時序,組織轄區工業企業參評;(2)負責做好轄區內工業企業土地租入、租出面積的核定,各項指標數據的排摸,并報區經信科技局匯總;(3)提供轄區內電廠(電網)、燃氣、給排水、垃圾焚燒、污水處理等公益性企業名單、不參與評價或免于實施反向倒逼政策的企業申請書及匯總名單,協助相關部門做好規上工業企業的數據核實工作,負責規下企業的數據匯總、審核、申報工作。
(二)評價程序1.確定企業名單根據評價范圍明確評價對象,確定本年度列入屬地工業企業評價企業名單。
2.上報評價數據根據職責分工,各平臺、街道組織企業填報各類數據,市規劃資源局錢塘分局、市生態環境局錢塘分局等部門及各平臺、街道核對相關數據。
3.完成初步評價根據評價辦法對上報數據進行綜合評價,并將初步評價結果反饋給企業進行校對。
4.公示后結果區經信科技局將征求相關部門意見和建議,并進行相應的調整,確定后評價數據和結果,形成企業綜合評價年度分析報告,將綜合評價結果在相關媒體予以公示,公示期為5個工作日,公示無異議后,予以正式發文公布。
5.做好結果應用區經信科技局依據綜合評價結果,會同相關責任部門,做好資源差別化政策應用相關工作,并形成資源差別化工作
(三)輿論宣傳區經信科技局及各平臺、街道要加大對工業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及應用工作的宣傳力度。
做好有關評價指標、政策措施的解讀說明,及時報道畝產效益綜合評價應用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充分發揮輿論導向和監督作用,營造更好的投資環境,促進錢塘區工業經濟加快轉型升級。
七、附則(一)綜合評價指標及計算方法說明見附件。
(二)本實施意見自2023年11月27日起施行,由區經信科技局負責牽頭組織實施。
原《杭州錢塘新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印發的通知》(錢塘管辦發〔2019〕37號)廢止。
附件:綜合評價指標及計算方法說明杭州市錢塘區人民政府辦公室2023年10月27日附件:綜合評價指標及計算方法說明一、綜合評價指標定義(一)土地面積。
指年末企業實際占用的土地面積,用地面積=已登記用地面積+承租用地面積﹣出租用地面積-近3年新增土地面積。
其中:(1)已登記用地面積:是指企業經自然資源部門登記的土地面積;(2)承租用地面積:是指企業依法租賃取得的實際用地面積,若企業租賃標準廠房或無法準確計算用地面積,則根據企業租賃的建筑面積與地塊容積率之比折算為企業租賃的用地面積;(3)出租用地面積:是指工業企業依法將自用土地或廠房出租給其他企業的用地面積;(4)近3年新增土地面積:經批準的項目新增土地面積在2年建設期、1年過渡期內可不計入用地面積。
(二)稅收。
指企業稅費“實際入庫數”合計,即“凈入庫數”合計。
“實際入庫數”中包含13項稅(費)種: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稅、土地增值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其中:增值稅實際入庫數=增值稅直接凈入庫稅收+生產型出口企業發生的“免抵”稅額(含應調未調部分)。
(三)工業增加值。
對應指標為“收入法增加值”指標,企業可從統計聯網直報平臺《工業企業財務狀況(成本費用)表》(B103表)中獲取數據。
(由企業填寫提供,區統計局進行核對)(四)營業收入。
對應指標為《工業企業財務狀況(成本費用)表》(B103表)中營業收入指標,對應指標代碼分別為301。
企業可從統計聯網直報平臺(B103表)中獲取數據。
(由企業填寫提供,區統計局進行核對)(五)銷售收入。
指企業確認的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營業收入。
(六)等價綜合能耗。
綜合能源消費量、電力消費合計均取自于205-1表“能源購進、消費與庫存”;綜合能源消費量取自補充資料“綜合能源消費量(48)”;電力消費合計取自該表指標(33)第5列;電力投入、電力產出均取自于205-2表“能源加工轉換與回收利用”,火力發電投入取自該表指標(40)第3列,電力產出取自該表指標(33)第11列。
等價能耗=綜合能源消費量+電力消費合計*(等價折標系數-1.229)。
(由企業填寫提供,區統計局進行核對)(七)年平均職工人數。
對應指標為《工業企業財務狀況(成本費用)表》(B103表)中平均用工人數指標,對應指標代碼為606。
(由企業填寫提供,區統計局進行核對)(八)研發經費支出。
對應指標為《企業研究開發活動及相關情況》(107-2表)中研究開發費用合計指標,對應指標代碼為7。
(由企業填寫提供,區統計局進行核對)(九)污染物實際排放量。
指排放化學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氨氮(NH3-N)、氮氧化物(NOX)、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VOC)等五項指標的綜合值。
二、計算方法(一)畝均稅收(單位:萬元/畝)畝均稅收=實繳稅金/土地面積(二)畝均銷售收入(單位:萬元/畝)畝均銷售收入=銷售收入/土地面積(三)畝均工業增加值(單位:萬元/畝)畝均工業增加值=工業增加值/土地面積(四)單位能耗工業增加值(單位:萬元/噸標煤)單位能耗工業增加值=工業增加值/等價綜合能耗(五)單位排放工業增加值(單位:萬元/噸)單位排污權工業增加值=工業增加值/污染物實際排放量(六)R&D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單位:%)R&D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研發開發費用/營業收入(七)全員勞動生產率(單位:萬元/人)全員勞動生產率=工業增加值/年平均職工人數(八)企業綜合評價得分企業綜合評價得分=∑各項指標標準化結果修正值×權重×100